農(nóng)歷的2006年是我國傳統(tǒng)的狗年,在我國歷史上關于狗的傳說與典故很多,在清流縣長校鎮(zhèn)荷坑東山自然村就流傳著一個唐朝名相蕭禹與義犬的動人傳說及掃狗墓、祭狗神的獨特習俗。 東山是一個古老的客家村落,村里的蕭姓是唐時由中原遷徙而來。如今,在村里還有一座保存較完好無損的禹公廟。此廟建于唐末宋初,所供奉的是東山蕭氏的遠祖蕭禹。蕭禹是隋唐之際人,為唐高祖的開國元勛之一,唐太宗李民民曾賜詩評價蕭禹:“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边@樣一位身世顯赫的先祖,被敬奉宗廟,世代歆享后人的香火和膜拜,是理所當然的。但令人驚奇的是,禹公廟前檐的走廊上還供奉著一尊石犬,和蕭禹一道接受蕭氏子孫的禮拜和供奉。村民說,這只犬是有來歷的,它是蕭禹的愛犬,也是他的救命恩人。 傳說蕭禹特別喜歡養(yǎng)狗。不管是赴宴還是出征,身邊總帶著一只大黃狗。一次蕭禹應朝廷召遣,出兵討伐番兵,駐營被敵方縱火,他奮不顧身堅持陣地指揮作戰(zhàn),士兵們?nèi)佳秤诨鹬?,蕭禹也昏倒在地。臨危之際,緊跟在蕭禹身邊的這只黃狗迅速沖到附近的水坑,沾滿水,用濕潤的身軀在蕭禹身邊滾來滾去,就這樣沾了又滾、滾了又沾,才把主人身邊的烈火撲滅。天黑下來了,黃狗咬著主人的腳梆,搖晃著叫主人起來。這時,蕭禹處于昏迷狀態(tài),忽覺身邊有動靜,以為是敵人近身,于是,用腳猛力一踢,黃狗被踢出一丈多遠,七竅流血死亡。蕭禹起身,一看才明白是心愛的黃狗救了自己的性命。事后,他把黃狗埋葬在一個山坡上,寫了一副挽聯(lián):“千秋與狗同分功勞,萬代與狗同享甘苦”,以示對狗救命之恩的感激。蕭禹回宮后,把這事奏明皇上,皇上聽了深受感動,加封這只黃狗為“黃狗大將軍”。 蕭禹后人遷徙至此,族人修建禹公廟時在廟前擺放雕刻的石犬,并在東山的后龍山上為這只黃狗樹碑。從此,東山人就有了掃“黃狗大將軍”墓、祭“黃狗大將軍”神(石犬)的傳統(tǒng)習俗。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村民在祭拜蕭公之前,必先殺雞煮粥,抬著豬頭等各種祭物先行祭奠“黃狗大將軍”。每年的清明節(jié),村里還派人到“黃狗大將軍”墓前上香祭拜。而今,村民仍視狗如神,保留著不吃狗肉的傳統(tǒng)。 |